八卦掌以走为妙。那么,它首先离不开走,而转掌功就是练它特有的步法——圆形步:左掰右扣、旋转应敌。走圈时所常练的几种掌式,也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掌式之一。长期练转掌式,就能练出全身的整劲儿,练出双手在行走中的发力,走中有打。单纯练套路虽然也能练功夫,但绝不能代替走圈之功。因为,走圈功才是八卦掌所具有的特点。即使仅从增加功力的角度说,走圈功以若干单一的式子进行强化训练,能使功夫上得更快。不管八卦掌有多少功法特点,通过练走圈转掌之功都可以达到。八卦掌不是单纯练手法,练的是身法,手的变化也是身法的变化,手的劲力也是来自全身的整力。手与脚的劲力从哪儿出来?就是以腰为轴,腰练活了,力就出来了。要想把腰练活,就得先松腰胯。若想松腰胯,就得先松臂膀,沉肩坠肘,顺项溜臀。只有把肩膀及腰胯彻底松开,气血贯通了,力才能贯通四肢。前贤指出:转掌的功夫练到最后,应该练出“整圈”的功夫(胯面向前方,在圈线上不动,腰带双手转向圆心为走“半圈”;胯如前不动,腰带双手继续向圈内、身后旋转,能够转到胸部中线面向身后圈线时为“整圈”)。练出了“整圈”,说明腰胯已经基本松开,运动自如。到那时,肢体的劲力一定非常饱满。八卦掌练的是全身骨节松开,节节贯通,四肢在全身整体协调之下发挥着各自独立作用的一种整体力。练功的目的是要将身体四肢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,组成一个听从指挥的“交响乐团”。它练的不是肢体各个部分的独奏,奏响的是全身和谐的共鸣。这些道理,形意、八卦、太极都一样,但八卦掌的特点是走中打、斜行转,因此必须练走圈。在长期的走圈转掌训练中,按上述要求所应达到的功力都能够练出来。比如你想出“滚钻争裹”之力,如果你的肩松不开,手臂就送不出去,“夺力”(臂膀送出而不往回缩的力)就练不出来,这样臂膀不活如何出“滚钻”之力?即使想在平时的套路演练中去培养,也不如走圈转掌的专门功夫来得更快。如臂膀未松到家,其“滚钻”之力毕竟有限,两臂不活,缺少变化,速度也慢。只有多练走圈功才能早日做到松肩坠肘,松腰松胯,气沉丹田。而仅仅去习练套路,效果没有这么明显。“争裹”之力也如此。争与裹不仅指双手之争裹,身体也要有争裹之力,练走圈就是为了练出“合抱力”、“整体力”,这其中就包含着身体的“争裹”。顶头悬与五趾抓地就是“争”,合肘掩心出抱力就是“裹”,“争”与“裹”出来了,“旋”也就在其中。此即为八卦掌“争、裹、旋”之特点。走圈转掌如果能练出较高的功夫,运动中可达到:腰无时不旋,手与脚无时不合,双臂在自然松长状态中出螺旋之力,双腿无时不与身、手和谐,头无时不与天“说着话”,两脚之掌心左右交替与地摩擦……这样,头悬于天而脚扎于地,身体之八卦处处归位,全身运动起来就成为一个整劲。
再拿“顺、逆、和、化”来说,顺者,手足要顺其自然往前伸,伸至何处?意境上要无限远,手扣至“天门”,形体上要肩、肘、腕、指,节节抻开,意念送出时让两臂之“夺力”出来。此时两臂的“筋脉”必有一个往回拽的劲儿,不让膀子出去,这是人们后天长期生活造成的,要想返回先天之和谐,就得通过练功把筋脉一点一点地全松开,这需要的是功夫。逆者,气力往回缩,此乃相对于顺而言,为一收一送。若两膀与腰胯松不开,气血脉络如何通畅?气力又如何往回缩?和者,气力中正。化者,力归丹田,返于真阳。此两者更要求功夫到家。如此说,不转圈如何出这些功夫?光练套路、式子就没有练走圈出的功夫快。八卦转掌妙无边,行如推磨走当先(注:推磨有两种涵义:一是自己在推磨;二是自己的身体也是个磨盘);步法要稳圈要圆,上下与中分三盘;
三盘旋转气为宗,全身环节要放松;
心情意境内子精,内外轴承法自灵;
先由有象求无象,大小小大是真空;
转掌就是八卦阵,阴阳变化在其中;
软硬兼施明暗劲,刚柔相济是真空;
手脚相随腰之功,全身一致整体形;
怀抱琵琶合前胸,前手外摆似拧绳;
后手相随眼平看,上下两手合力撑;
紧背空胸头艮正,溜臀腰直胯要松;
缩肾提肛丹田气,掩裆曲膝鸡步行;
起平落扣足含空,曲腿淌泥在水中;
进退抽撤连环步,摆扣旋转似旋风。顺项提顶、溜臀收肛;
松肩沉肘、实腹畅胸;
滚钻争裹、奇正相生;
龙形猴相,虎坐鹰翻;
拧旋走转,蹬脚摩胫;
曲腿淌泥、足心涵空;
起平落扣,连环纵横;
腰似轴立,手似轮行;
指分掌凹,摆肱平肩;
桩如山岳,步似水中;
火上水下,水重火轻;
意如飘旗、又似点灯;
腹乃气根、气似云行;
意动生慧,气行百孔;
展放收紧,动静圆撑;
神气意力、合一集中;
走圈时,行步如淌泥,全身不滞不散,不迟不断,腰似车轴,气如行云。换式如高山流水,连绵不断;两脚要虚实分明,左右互移。抽身换形,翻若惊鸿;随机应变,奥妙无穷。初练时先走大圈,上身拧转不要过大,否则腰不活,硬往里拧,走转不稳,心火上升,内气不调,五脏受损。初练时走转要慢,由慢到快(可以早练慢,晚练快——顺其自然),不可操之过急。呼吸任其自然,气自然往下沉,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就行了,日久气沉“涌泉”,乃至地心。走圈转掌之法,实际上是一种行动中的“桩法”——走桩功。
初练时走的圈要大一些,会走大圈的人也会走小圈,一般以寻常人走路的步距12步一圈为宜。有了一定功夫之后,可以走大圈也可以走小圈。随着功夫日益渐长,步子越长身架就越低。八卦掌所需要的整劲,所需要的独特功夫,通过走圈都可以练出来。八卦掌练的是协调,走圈就能使全身协调一致;八卦掌左旋右转,以斜打正,处处走圆,走圈功就能练出圆形步法,步随身换。
别门的武友们在文章中曾提出过“点重身松”的说法,笔者感觉很有道理。八卦掌也是要练到身子稳稳的,一伸手就把力量搁到你身上,功夫深的一伸手谁也受不了。很大的力量搁到你身上,而人家的身体重心却没有给你,使你无法招架。当然,这种功夫需要多年练功方可获得,而走圈功正是练出这种高深功夫的重要方法。今年(2001年)7月《武魂》中有一篇文章——“练紧不练松,紧到自成功”,文中的观点似乎有一定道理,但笔者认为从整体来看提出这样的说法未免失之偏颇。因为任何时候,松与紧都不能分家。说“蓄劲如开弓”是对的。但是,当你要拉开一张硬弓的时候,单纯用两臂肌肉的力量是不够的,还要借助于下肢、腰腿和丹田之力。如果全身任何部位都处在紧张状态,“气”又如何沉得下去?要知道,“沉”即是“松”。虽然在用爆发力的时候,只有身体局部瞬间一紧才能把力发出,但是,如果没有在松弛状态下全身的“气力饱满”,则不能产生满意的结果。全身之“力”聚集一点,威力才大。没有整体的“松”,就没有局部的“紧”;没有“外松”,就没有“外紧”。如拉弓时,讲求用力拉开弓弦如满月,这个“满月”就是为了蓄集能量,其中的“圆满、膨胀”就是“松”。宇宙无限大,“松”是绝对的;“紧”是相对的、瞬间的。因此,当我们在练整体劲“松”的时候,“紧”也就在其中了。因为这个“松”不是散乱的松,是“松而不散”,也就是“松中有紧,紧中有松”,一个整体劲贯穿其中。所以,单说练“松”或练“紧”就是片面的。当然,以上所说只是一家之言,不对之处请武友们批评指正,笔者只是想强调:“松”与“紧”是矛盾的对立统一,“松沉”之道为传统拳法之奥妙,练习八卦掌的人不可不知。
八卦掌在运动中要求以腰带动四肢和全身,头“悬”于天,全身的骨节松开,身子上系天而下坠地,周身内外浑元力,走圈功正是练出这些功夫的最好的方法。八卦掌前辈程廷华先生曾说过:“八卦拳之道,无内外也。研者身转如同几微的螺丝细轴一般,身体有研转之形,而内中无轴。无离此地之意也。旋转之,是放开步法,迈足望着圆圈一旋转,如身体转九万里之地球一圈之意也。至于身体刚柔,如玲珑透体,活活泼泼流行无滞,又内中规矩,的的确确不易。胳膊百练之纯钢,化为绕指之柔。两足动作,皆勾股三角。两手之运用,又合弧切八线,所以数不离理,理不离数,理数兼该,乃得万全也。”程先生所说的功力境界,恐怕离开走圈功也不容易练出来。
总之,八卦掌的走圈功是八卦门独创的、适合本门功法特点的主要练功方法之一,有志于继承八卦掌功夫的年轻人,请务必着意去学之、练之,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去谈发展创新。
走圈的功效并非是纯技术性的东西,走圈的首要关键之处是为了增强双腿的劲力,尤其是八卦特有的横向力。

在走圈的早期阶段,要求你每一圈要正好八步——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八步,要想走好这八步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对于双腿走动的控制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。如果你连八步一圈都做不好,还谈何灵动的运作自己的双腿?

在达到八步一圈以后,你的八步就要全部按照八卦的要求————磨胫、裹臀、并且双足落步需要具备趟泥之形与劲(在落步时,后足要蹬,前足要挨着地面蹭出),同时身体不可以前俯后仰,不可以左右歪斜。这样一来,对于双腿的劲力要求就更加的高,对于自身以及双腿的控制能力也要求更高。

上述全部达到以后,就会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,身体对着圈心拧转,先是呈15度角,然后逐步过渡到45度角和90度角……

八卦的走圈,其实说白了,就是为了增强双腿在行步时对横向力以及纵向力的随意调控、运行能力,这一点也是八卦走圈在实战中的具体功效体现。

而八卦走圈对于养生也具有相当高的价值,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。有一句老话,叫做“人老腿先老”。我们都可以看见,所有的老人在进入生理衰老期时,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,这个老人老的连路都走不动了,是吗?  -END-
编辑:毅恒

学古人养生智慧,佑今人福寿安康。智慧,佑今人福寿安康。
练传统内家真功,得养生强身防身。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内家拳、武林内功心法秘诀,感兴趣可扫码关注学习交流。

 

🔹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,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,并标明出处。禁做商用。🔹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,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。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、数据来源、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,烦请告知编辑,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。
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,烦请告知编辑,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。

🔹本公众号拥有八卦掌第四代传人杨昆、第六代传人徐晓冬之肖像权使用权,如有未经其本人允许擅自使用者,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🔹本公众号由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,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、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。 你若喜欢,点个 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