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达肢梢·行功法

武宗Kungfu 武宗Kungfu

微信号 ikunfing

功能介绍 我们崇尚“爱国、强身、正义、修己、互助、和平”之精神,强民族之精神须从强民族之体魄开始。 智者不匹夫,武者无懦夫,人人强则中国强! 天下武术宗成,名侠剑客一流。 我武古今功夫,心怀家国兴亡!


2020-04-25 收录于话题
 关注
武宗
公众号,学天下武功秘笈!


武宗的愿景是“智者不匹夫,武者无懦夫”,使命是“以武学打开世界”,价值观是“爱国、强身、正义、修己、互助、和平”。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,包括易学、中医、兵法、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文化。武有大小,大者卫国,小者卫民。武学不仅是大道、哲学,训练人的智、信、仁、勇、能,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质量,更是术学,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

气达肢梢,就是使内气充盈、畅达至四肢末梢十指趾。有如《太极拳经·十三势行功心解》中所说“行气如九曲珠,无往不利”(吴公藻《太极拳讲义》)。手足十指趾爪甲角的井穴以及足心涌泉,都是人体十二经络的起点,每条经络的流注以所出为井,同时手指甲尖端十宣又为经外奇穴。由于“阳受气于四末,阴受气于五脏”《灵枢·终始第九》,经常行功使气作脉冲式冲击和贯注这些穴位,对于加强和促进十二经络的流注和运行是有很大的好处。我们知道经络是人体内部脏腑之间、皮肉之间、四肢百骸之间、内外环境之间直通信息和传递能量的网络。它的畅通和灵敏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充分和必要的条件。它们不仅是信息通道,而且还是人体精气传输通道。故《灵枢·脉度第十七》说:“气之不得无行也,如水之流,如日月之行不休,故阴脉营其脏,阳脉营其腑,如环无端,莫知其纪,终而复始,其流溢之气,内溉腑脏,外溢腠理。”故加强这些井穴和经外奇穴等传输能力,可以有力激活十二经络互相协调和供给能量的能力。

当然要气达肢梢,务必先使内气充足。明代陈王廷在其拳经总歌《四梢第四》中说得好:“然捶以由内而发外,气本诸身而发梢。气之为用,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,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。”“四梢足,而气自足矣!岂复有虚而不实,实而仍虚之弊乎!”由此可见气行四梢更能催发内气充足。来自“武宗”公众号·可见培养气血之本固然要紧,但使四肢末梢气足更加重要。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,一旦四肢末梢气足,自然就可以向外发射外气。

为了行气达肢梢功法,首先要练就心意宁静和一心专注的习惯。精神贯注、心不躁动才可使气下沉和不乱窜。所谓宁静可以致远,静谧可以通幽。气沉丹田,舌抵上颚,目光内收,呼吸自然,出入绵绵,若存若亡,此时神气相依是为真息,静极必生动,体内自然会感到一股热流或酸麻通电感或搏动感。松和静是互相促进的,真正达到静,自然会松;真正放松,内心必定沉静安详。

此外为了更好地达到松静境界,就务须在呼吸方面下功夫,要求养成逆腹式呼吸的习惯。经过长期锻炼,使腹部最下面一条呼吸痕加长(但这不是可以短时间刻意追求达到的)。逆腹式呼吸与其他呼吸方式相比,易形成胸宽腹实,故蓄气较久,行气较长,因此肺活量也较大。明朝养生家冷谦《修龄要指·长生一十六字妙诀》“一吸便提,气气归脐,一提便咽,水火相见”,便是练呼吸和服气的最高境界。另外清代太极拳名家李亦畲《五字诀》中提及“气敛”时说:“气势散漫,便无含蓄,身易散乱。务使气敛人脊骨,呼吸通灵,周身罔间。吸为合,为蓄;呼为开,为发。盖吸则自然提得起,亦拿得人起;呼则自然沉得下,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,非以力使气也。”这一段话完全可以指导练习该功

用意不用力,全身松散,是有利于行气的,实际上,在练功中动作要紧慢适当和用力适度。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生前曾说过一个练功准则:紧则崩,慢则松,不紧不慢才是功。这就是说练功像拉弓射箭,把弓绷得太紧易断弦,用力过慢易松弛,只有不紧不慢拉满弓后箭才能射得远和准、似松非松才是功,这亦很适用于指导气达肢梢行功法。现将气达肢梢行功法介绍如下

一、双手左右向前坐腕推掌:双脚分开和肩同宽,双手左右轮流提臂向前坐腕推掌。当左手向前平推立掌时,右手向后划掌;当右手向前平推立掌时,左手向后划掌。划掌时呈弧形;向前推掌要坐腕舒指;推掌接近末了时掌心向前微微凸按,五指向上,在其后翘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一种贯通全身的得劲感。动作要速度均匀、缓慢和放松,尤其肩肘腕要松沉圆活,坐腕要沉,但不僵硬。左右推掌各16次。双足趾抓地,和手心前凸同步进行。舒指时手心微有凸意。平伸之手掌松后让其手指自然颤抖,使气达指端,劲贯全身。气足便可引发外气。

二、左右张臂按掌翘指勾趾:站立如前,两手臂向肩两侧平举,手心向上,十指舒张,足心贴地,十趾抓地,目平视,舌抵上颚。当两足尖向上勾一勾时,两手十指向下翘一翘;当两手心向上微凸,则两足心向下微凸。动作缓慢,翘指勾趾要有劲感,做后要充分放松。手足动作做完32次后,两手仍在两侧平举仰掌,两足趾平放,指趾均放松,任其自发蠕蠕颤抖半分钟或更久些。气沉丹田。练到一定程度,由。手而胳膊而肩臂,由足而脚而腿,有一股热流或通电感产生。这时仍呼吸自然,头正颈直,鼻对脐,脊柱中正,心静意净,任其自然,不可勉强追求什么感觉。

三、双手向上坐腕推掌:站立如前,两手臂置身体两侧自然下垂,腋下空出二指,手心向里,然后两手臂往里上提,十指相对,似抱一篮球状向上慢慢托起。托到平肩时,翻腕为仰掌托起,十指朝后,手心向上,舒指坐腕,慢慢上托,手心逐渐向上微凸。同时两足趾上翘,足心向下微凸。两手托到顶时,略停2~3秒钟。然后以两手中指指端领两手转腕翻掌,使手心朝下向两侧划弧自然放下,在放的过程中任其十指自然颤抖。·来自“武宗”公众号·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脊柱中正,身体在动作过程中不前倾后仰。重复16次。两掌托上和放下时须速度均匀呼吸自然。又托掌时慢慢抬头,目注双掌,放下臂掌,再复原平视。

四、收功(太极开合式):原步站立,双手轮流作上下阴阳手变换,向上。不过鼻,向下不过脐。当手心向下时,略向丹田方向汇聚手心外气。当左手升、右手降,则左脚虚、右脚实;然后反之。在运动中两手心微凸和两足心微凸亦相应交替进行(即:侧掌心对应于另一侧足心)阴阳手左右各作8次。收功后站立片刻,意归丹田

气达肢梢行功法虽然只介绍上述方式,但它的原理可以应用和贯穿在太极拳中。这样一来就是气功太极拳了、该功只要勤行时久,对于健身壮体和却病延年必有显效。

练功时间一般以每日生炁之子午卯酉4个时辰为佳、因生活条件所限,早晚各练一次也是可以的。

 武宗主推荐阅读:

⊙ 国术·内外家出功夫之秘奥

 国术·拳道丧失之原因

 国术·武功述谈

 《武学秘籍录·阵纪》· 技用篇

 武术前辈们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飞的

 《武学秘籍录·武编》· 拳论

 《拳经》· 外家少林宗法(精妙)

 少林《拳经》·口传百法

 国术 | 内家功夫探秘

 武者 | 国术入门之道

 内家心法·龙虎二气

 内家拳桩功的境界·层次

 秘诀·内家拳内劲发放

 内家·《内功经》解

《武宗精粹》合集

⊙  《大国武者》原著

…更多功夫请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



消息
武宗已开放交流微信群
(以武入林  汇百家大成)


扫码↑加宗主微信,邀你入群

①习武者回复“习武者入群”;

②爱好者回复“爱好者入群”;

③武术推广回复“推广入群”。

我们励志于传扬中华武术,也愿意与爱好武术的同道中人一同携手共促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扬!

①习武爱好者QQ群号:813497508


②武术推广者QQ群号:7825812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