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法 |《姜太公兵书·六韬》虎韬·军略(5)
武宗Kungfu 武宗Kungfu
微信号 ikunfing
功能介绍 我们崇尚“爱国、强身、正义、修己、互助、和平”之精神,强民族之精神须从强民族之体魄开始。 智者不匹夫,武者无懦夫,人人强则中国强! 天下武术宗成,名侠剑客一流。 我武古今功夫,心怀家国兴亡!
2020-07-06 收录于话题
↑ 关注“
武宗
”公众号,学天下武功秘笈!
五、军略
【原 文】
武王问太公曰:“引兵深入诸侯之地,遇深溪、大谷、险阻之水,吾三军未得毕济,而天暴雨流水大至,后不得属于前,无有舟梁(1)之备,又无水草之资,吾欲毕济,使三车不稽留,为之奈何?”
太公曰:“凡帅师将众,虑不先设,器械不备,教不素信,士卒不习,若此,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。凡三军有大事,莫不习用器械。攻城围邑,则有轒辒(2)、临冲(3);视城中则有云梯(4)、飞楼(5);三军行止,则有武冲、大橹(6)前后拒守;绝道遮街,则有材士强弩,冲其两旁;设营垒,则有天罗、武落、行马、蒺藜;昼则登云梯远望,立五色旗旌;夜则设云火万炬,击雷鼓(7),振鼙、铎、吹鸣笳;越沟堑,则有飞桥、转关、辘轳、鉏铻(8);济大水则有天潢、飞江;逆波上流,则有浮海、绝江(9)。三军用备,主将何忧!”
【注 释】
(1)梁:桥。
(2)轒辒:古代用于攻城的一种战车。
(3)临冲:攻城用的大战车。
(4)云梯:攻城用的长梯。
(5)飞楼:了望看哨的楼台。
(6)武冲、大橹:即大战车、大盾牌。
(7)雷鼓:指军中使用的大鼓。
(8)鉏铻:同龃龉,指上下齿不相对。此处指带齿轮的机械。
(9)浮海、绝江:两者都是渡河的工具。
【译 文】
武王问太公说:“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,如果遇上深溪、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,三军还没有全部渡过,忽然天降暴雨,洪水骤涨,后面的部队被洪水阻断,即没有船只、桥梁,又没有堵水用的干草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想使全军都渡过河川,不至于被困死在那里,应当怎么办?”
太公回答说:“大凡领军作战,如果不预先作好计划,准备好器械,平时训练不成熟,士卒习武不认真,这样,就不算是国家的正规军队。凡是三军有重大军事行动时,不能有不熟悉各种器械使用方法的。如攻城围邑,就用‘轒辒’接近城墙,用‘临冲’监视敌人的行动和冲击城门;观察城内就用‘梯’、‘飞楼’,可自平地升高而望;三军进止,就用‘武冲’、‘大橹’作前后掩护;断绝交通、阻塞街道,就用勇士强弩,控制两侧;设置营垒,就用‘天罗’、‘武落’、‘行马’、‘蒺藜’;白天就登上云梯了望远处,并立五色旌旗以为标志;夜晚就在高处燃起烟火,并击‘雷鼓’、敲小鼓、摇铎铃、吹胡笳,以为信号;渡越沟堑,就用飞江、折叠桥、辘轳、鉏铻;渡大水就用大船、浮桥;逆流而上,就用‘浮海’、‘绝江’。如果军队应用的各种器材都具备了,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?”
【心 得】
本篇论述在江河湖沼等地带作战必须事先准备的各种装备和器材。对此,姜太公强调一个“备”字,而所“备”有三:一是要事先有准备;二是器械要完备;三是使用各种器械的技术要具备。“三备”缺一不可。
没有事先的准备,就谈不上器械的完备和技术的具备;没有完备的器械,不仅难以应付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,要攻城没有梯,要渡河没有船,而且士卒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;士卒不具备使用器械的熟练技能,完备的器械便不能发挥作用,再充分的准备也是枉费心机。可见,器械的完备和技术的具备是事先准备的具体内容,否则准备就是一句无从落实的空话!
看来,不懂得“三备”相关的道理,就不算真正懂得“有备无患”这句名言。
明代的戚继光就十分重视部队武器装备的改进。例如1559年至1560年,他在浙江义乌练兵抗倭时,曾就地取材,创造过“狼筅”等兵器(“狼筅”由毛竹制成,竹枝的每个丫杈上都绑着尖刀),并以此为基础,使每12个人组成1个“鸳鸯阵”,因而,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力。另外,他还改进过“鸟铳”,使改进型鸟铳不仅比原鸟铳射得远,其命中率也提高了。
武宗主推荐阅读:
…更多功夫请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群
消息
武宗已开放交流微信群
(以武结缘 会天下武友)
扫码↑加宗主微信,邀你入群
(入群报家门:何门何派+习何拳)
我们励志于传扬中华武术,愿意与爱好武术的同道中人一同携手共促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扬!
习武爱好者QQ群号:813497508
《武宗》的愿景是“智者不匹夫,武者无懦夫”,使命是“以武学打开世界”,价值观是“爱国、强身、正义、修己、互助、和平”。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,包括易学、中医、兵法、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文化。武有大小,大者卫国,小者卫民。武学不仅是大道、哲学,训练人的智、信、仁、勇、能,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质量,更是术学,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。
写评论